丹斯里林吉祥,有错吗?没有。他配得起丹斯里,或许你未必不同意。

无所谓,团结政府掌权,表扬与肯定党领袖的贡献是指定动作,也是心怀感恩的举措。

林吉祥不是第一个受封的火箭领袖,早前有在任的领袖受封“拿督”勋衔,如邓章钦(雪兰莪)、倪可汉(霹雳)、马六甲的郑国球与黄和平,以及沙巴的黄天发、潘明丰,以及黄仕平。

林吉祥退休后领取勋衔,没违反党指示。他也是第一位受封丹斯里的火箭领袖。从1965年踏足政坛,自1969年开始担任国会议员至2022年,超过半世纪,非常资深的政治领袖。

林吉祥获封“丹斯里”,想到一句“林伯是丹斯里”。这句要用福建话来念才有味道,才更传神,“lim pek si Tan Sri”,立马彰显霸气。

刚巧,林吉祥祖籍福建漳州东山县,闽南语对他来说绝对不是问题。

林伯,更亲切的叫法是“Uncle Lim”,现年82岁,尊称林伯伯或Uncle Lim,很有亲切感。林伯受封的新闻和照片,刷屏了社媒的政治新闻版面。

Uncle Lim受封,引起民间不同反应。别说华人和马来人社会之间截然不同的反应;就算华裔内部也有两种声音。

不同的看法和感受,来自他们对政治,特别是对火箭的感受。因为什么样的政治立场,什么样的社会接触层面,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,决定了你看待评估林伯受封事宜。

你若是火粉,必然拍手叫好,拍案叫绝,因为此乃迟来的肯定,实至名归,谢主隆恩。

你若不苟同火箭,自然会以“火箭人不受封”嘲讽火箭人没原则,换位置就换脑袋。

不满火箭者以“戴宋谷”狂怼火箭,因为你之前就是以“戴宋谷”批判马华出卖华人权益,所以马华副总会长郑联科要求火箭道歉,接受勋衔等于“自打嘴巴”。

自食其果

过去不少政治人物的批评太过火,没底线,如今则自食其果。但,关于“戴宋谷”的口水战和争议倒不必啦,希望从政者吸取教训,总结经验。

可以批评谴责,不必没底线狂践踏。可以称赞表扬,无需造神顶礼膜拜。

面对保守的马来群体,林吉祥的丹斯里并不会让火箭加分,反而让安华被批评为以册封来“安抚和讨好”火箭。

但,安华也很聪明,同样册封丹斯里予已故聂阿兹,拉拢马来穆斯林,让他们怀念聂老的好,同时也分化伊党。

话说回来,册封原本就是政府的事,由政府推荐受封名单。首相想要推荐某人,只要某人过滤程序过关就能接受册封。

过去和现在皆如此。受封名单是掌权者的“奖励名单”,掌权者用以奖励和表扬他人。这没啥不妥,此乃游戏规则。

除了受封勋衔,也包括以以道路命名来纪念党领袖。行动党掌权州属曾以去世的党领袖命名道路,如槟城日落洞的卡巴星大道,以及森美兰芙蓉沉香路易名为“曾敏兴医生路”。

除非重新制定新规则,不然大家就得接受这套规则。

至于该不该受封,应不应该接受勋衔,因人而异。国盟期间,伊党主席哈迪阿旺受封丹斯里,也引起议论。

不过,林伯绝对受得起丹斯里,不仅因为丹斯里是仅次于最高级“敦”的勋衔,而且“丹斯里”是有固打的勋衔,受封者不超过1000人,拥有一定含金量高。

两种丹斯里

顺便一提,“丹斯里”勋衔是国家元首册封,其他州属的马来统治者不能册封;同时,丹斯里有两个不同等级,即P.M.N. 和P.S.M.

PANGLIMA MANGKU NEGARA(P.M.N.)的在世受封者不超过75人,这75人不包括外国受封者。

PANGLIMA SETIA MAHKOTA(P.S.M.)的在世受封人数之前是250人,后来增至不超过1000人。这1000人不包括外国受封者。

物以稀为贵,虽然同为“丹斯里”,P.M.N.比P.S.M.更显珍贵。

国家元首并非每年的华诞都册封P.M.N.丹斯里,但P.S.M.的丹斯里则肯定每年都有,因为P.S.M.的上限是1000人。

P.M.N.的受封人数则限制在75人,无法每年册封,除非有“空缺”,或某人对国家贡献巨大,情况就如“敦”勋衔。

据了解,P.M.N.丹斯里只册封予顶级公务员,如武装部队和司法界一把手,以及小部分的前重量级政治领袖。至于,商业翘楚获封P.M.N.丹斯里的则少之又少。

今年无人受封P.M.N.丹斯里;P.S.M.丹斯里则有26人。P.S.M.丹斯里的受封者的范围比较广,有政治领袖和退休政治领袖、高级公务员(军警和司法领域)、商业翘楚、企业大亨,以及对社会有巨大贡献的人士。

九成或以上获封丹斯里的政治人物,皆属于P.S.M.,比如慕尤丁、蔡细历、翁诗杰、陈群川、廖中莱、以及许子根等。

今年获得P.S.M.丹斯里勋衔的政治人物有,林吉祥、已故聂阿兹、下议院议长佐哈里阿都、沙巴的阿尼法,以及砂拉越的旺朱乃迪等。

我印象中,近期获得P.M.N.丹斯里的政治领袖,而且还活跃政坛的是砂拉越总理阿邦佐哈里(2021)。

其他曾获封P.M.N丹斯里的政治人物,都属退休者如拉菲达(2008年)、马华的黄家定(2009)及李三春(1990)。

观看相关影片:

Author

  • 70后,媒体领域工作超过20年。16年任职《南洋商报》与《东方日报》,以及纸媒数码平台,从记者到主管,后为电子新闻主任,拥有丰富的时政新闻采访经验,也曾多次外派他国采访。2017年转战广播领域,参与全马首家中文财经资讯电台CITYPlus的节目和内容制作,并且主持新闻评论节目《主编点新闻》和《主编点头条》。他是《东方日报》、《中国报》、《新生活报》和新加坡《新明日报》专栏作者,也是不同媒体的常客时评员。他相信媒体应扮演第四权角色,参与历史、见证历史,记载历史。

    View all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