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鲍彦企

前段时间,地政部长倪可敏带领执法大队,大阵仗突击焦赖一所单位。

发现其中一个店铺单位,经改建后变成37间只容得一个人躺着的“劏房”,而且仅有一间厕所可用!

倪可敏更斥责,这根本就是棺材房,比难民营更像难民营,不适合人类居住。

但吊诡的是,在这则新闻的留言区下,居然出现有网民支持”劏房“的存在。

马来西亚的住房危机

说起“劏房”,估计大部分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香港那密集的住宅空间,完全没有人会把“劏房”这个恶劣的居住环境,和大马这个天府之国联想在一起。

香港之所以会出现”劏房“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烟稠密,土地的空间不足以让所有人有舒适的生活空间。但对于地广人稀的马来西亚,理应根本不需要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住房危机。

香港“劏房”

大马虽然地广人稀,但高度发展的地区,都集中在巴生河流域一带。大部分人为了寻找工作机会,都会涌入首都,导致房屋需求量日益剧增。

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,巴生河流域人口约840万人,而相比起我家乡吉打州,整个州属的人口只有200多万人。

有需自然有供,面对膨胀的人口,但土地却只有那么多,想要居者有其屋,也未必真的屋可居,也间接导致劏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。

存在即合理

马来西亚人口密度平均每个平方公里99人,在世界排名100开外。相比起每平方公里需要容纳超过6500人的香港来说,简直就是天壤之别。

尽管地广人稀,但马来西亚的主要的经济体都集中在巴生谷一带,人口也已经突破850万人,意味着全马约有1/4一的人口都集中在这块土地上。

然而,大部分生活在这块区域的都是寻求机会的“外来移民”,而这一个群体都是是租房需求最高的群体,但偏偏却是住房预算最低的一群。

根据非正式经济指数“苹果手机指数”,在大马工作的人民,想要购买一部5499令吉的128GB 版本的iPhone 15 Pro,需要用上 30.7 天的薪水,而相比之下,香港只需10.8天,邻国新加坡则只需6.7天。

这也侧面印证,在马来西亚的打工人,消费能力和收入是不成正比,也相对应的需要在衣食住行方面方面的开销减低,也由此衍生出廉价版的“劏房”。

根据统计局2020年数据,马来西亚的城市化率已经高达75%,居住在城市的人口也超过2400万人,但即便如此,大马的经济命脉多集中在首都圈附近。

这种发展失衡的状态,导致大马拥有相对高的城市比率,也无法有效分散人口。也因此,会看到同样1000令吉的住房预算,在其他城市可以住得很舒适,但在巴生谷,却只能住到一个小房。

相比起其他国家,大马的住房危机的出现,是技术性因素,政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并不能简单粗暴的加大取缔,而是需要从发展规划方面,解决根本性问题,否则只会加剧社会反弹。

观看其他影片:

Author

  • 鲍彦企

    媒体新鲜人。出生于亚罗士打,目前在首都打拼中。毕业于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业文凭课程,及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学士学位。相信文字的力量,更相信媒体的魔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