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:鲍彦企

前段时间,Astro Awani推出了两名AI主播,随后英语电台FLY FM也推介礼AI DJ。近期,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篡位,让很多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,尤其以传播为生的媒体或记者,更是首当其冲。

以往记者媒体拥有相对垄断的传播渠道,但人工智能的出现,优化了整个网络传播生态,让网络成为一个“去中心化”的匿名世界,让万物皆为媒的时代快速普及。在这种大时代之下,媒体的定义日益模糊,只要你手中有网络,每个人都能当记者,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当记者?

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,记者只是“信息搬运工,把其他人叙述的事整合起来再发出去。但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并深入挖掘背后的意义和对社会的影响,绝对不是信息搬运工力所能及的事。

记者或媒体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专业是帮助公众理清复杂的社会问题,理解事态的发展趋势,帮助公众看清事物的全貌,从而更好地应对和回应社会变革和挑战。与其说记者是“信息搬运工”,用“信息监督者”会更符合记者的特质。

人人都可以是记者,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记者。就如每个人都能做饭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厨师一样的道理。对于普通的讯息,每个人都可以记录、收藏或传播,但对于有深度而专业的讯息则需要专业的人来处理。 

新闻系存在的必要 

很多人会好奇,新闻系的课纲是什么,新闻系老师又是以什么作为教课基础。在不少人的想象中,认为新闻系学生学的只是写作技巧。但其实除了训练写作能力之外,新闻系更重要的核心价值在于“新闻伦理”。 

“新闻伦理”是记者重要的职业守则,也是媒体人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和规范,而这个价值也被用来教导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、责任、法规和修养。若新闻失去了新闻伦理的加持,那么“新闻”就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商品,媒体无权称自己为第四权,更没有资格高喊新闻自由。

在众多大学科系中,新闻系是属于较为冷门的科系。就拿我母校“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”举例,每学期的入学新生不过10位左右,甚至有时在短学期还会出现真空状态。

许多有开办新闻系的大专学府,都面临着资源短缺,学生凋零的境地,那为什么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,为什么还有一群人要坚持维护新闻系? 理由很简单,当你看到我国某些新闻权威机构,沦落到变成小报风格,把社会课题,国家大事的新闻当做腥煽色题材的提取器,用耸动的标题,让不了解事情的民众渐渐暴民化,就知道新闻系,和新闻伦理存在的必要性。

观看相关影片:

Author

  • 鲍彦企

    媒体新鲜人。出生于亚罗士打,目前在首都打拼中。毕业于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专业文凭课程,及拉曼大学中文媒体新闻系学士学位。相信文字的力量,更相信媒体的魔力。

    View all posts